中東在世界上的雨要地位來源于其“三合一”特征:得天獨厚的地緣政治樞紐位置,悠久綿K的歷史文化和豐富優(yōu)質的石油資源。它過去足傘球矚目的戰(zhàn)略要地,現(xiàn)在和未來仍然是影響世界經濟和國際政治發(fā)展的熱點地區(qū)。
今天,在大多數(shù)人的心日中,“中東”只是一個純粹的地理概念。然而,事實上,“中東”既是一個地理名詞,也是一個政治概念,或者說是一個政治地理概念。這一名稱是伴隨西方殖民主義“歐洲中心論”而產生的。19世紀末,英圃等西歐國家在向東方進行殖民擴張時,把東方各地按照距離西歐的遠近,分別稱為“近東”、“中東”和“遠東”。最初,“近東”是指地中海東部地區(qū);“中東”指的是波斯灣沿岸地區(qū);“遠東”則為印度以東的國家(尤指中國和日本)。不過,當時這三個概念并沒有明確的區(qū)分,特別是“近東”、“中東”的界限更為模糊,往往統(tǒng)稱為“中東”或“近東”①。到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期間,英國把其“中央司令部”設在埃及開羅,主要管轄和處理“近東”、“中東”政治、經濟和軍事事務,于是人們便習慣地把“中央司令部”所轄地區(qū)稱為“中東”。到了戰(zhàn)后,“中東”就成r人們廣泛接受的概念,I了li原來的“近東”一詞則幾乎不再使用了。
但是,被沿用至今的“中東”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國家和地區(qū),國內外尚無定論。其巾,較具代表性的看法有三種,這里分別用“狹義中東”、“廣義中東”和“大石油中東”加以概括。